
一瓶矿泉水凭啥刷爆朋友圈?
去年夏天,你可可以在电梯广告里见过这一个画面:穿着粗布衫的老农蹲在山涧边,用竹筒接水的镜头延续了整整7秒,背景音只有流水声。这就是龙夫山泉的破圈广告片。但真正让它从地域品牌跃升为全网热点的,是一系列“不像广告的广告”——今天咱们就拆解它的新闻标题套路。
第一招:用“反常识故事”撕开流量口子
当所有矿泉水都在强调“纯净”“矿物质”时,龙夫山泉干了件怪事。他们拍了组对比测验:
用自家水煮糙米,25分钟开花
用普通水煮,38分钟才软化
配上标题《山泉煮饭更快?83岁畲族阿婆的厨房秘密》。
这波操作藏着两个心机:
- 具象化卖点:把抽象的PH值7.3转化成“做饭省燃气”
- 制造社交货币:晒对比图的人都在暗示“我懂生活窍门”
景德镇瓷器厂老板老周告诉我:“自从转发这篇到顾客群,每次送货都有人问能不能搭箱矿泉水——他们觉得能火速煮透瓷泥的水肯定养釉。”
第二招:在争议地带精准埋雷
当行业都在回避“水源地”敏感话题时,龙夫山泉反而抛出《每天20吨泉眼为何只取8吨?》。文章里算了一笔账:
泉眼日涌量:22.6吨
灌装取用量:7.8吨
生态回补量:3吨
用红笔圈着取水口的监控截图说:“多取2吨就能多赚15万,但我们不敢。”
这一个动作达成三重效果:
① 破除“商业开采破坏生态”的潜在质疑
② 用克制感拉高品牌格调
③ 监测数据变相佐证水质稳定
第三招:把网民变成内容生产者
最绝的是他们发起的#泉水盲测挑战#。在茶圈、咖啡圈、母婴圈分别投放定制文案:
茶友版:“你的普洱苦味重?可能是水不对”
宝妈版:“冲奶粉的水里,藏着宝宝第一口‘鲜’”(附TDS检测教程)
杭州茶馆主理人@陆羽记 晒出测评视频:“用龙夫山泉泡陈年熟普,茶汤亮度增强30%。”这条获赞12万的UGC,比品牌自营账号的转化率高4倍。
小心!这些坑千万别踩
- 盲目模仿“情怀路线”:东北某矿泉水品牌效仿山水纪录片,却被扒出水源实为市政供水
- 数据造假反噬:有品牌编造“1分钟煮沸”测验,遭高校测验室公开打假
- 忽略场景适配:在干燥地区强调“保湿功效”显然违背常识
软文类型查找统计表对对碰
类型 | 适用时期 | 投产比 | 风险指数 |
---|---|---|---|
测评对比类 | 新品上市 | 1:5.8 | |
争议话题类 | 品牌升级 | 1:3.2 | |
UGC裂变类 | 网民深耕 | 1:9.1 |
(数据来源:2023年快消品数字营销白皮书)
独家追踪:依循我们团队在武夷山区的实地探访,龙夫山泉的农户合作模式暗藏玄机。他们以高于市价18%的价钱收购山林养护权,但要求村民每月拍摄3条短视频——这些原生态素材库,才算是支撑其“延续产出爆文”的底层燃料。
下次看到某个品牌突然刷屏时,不妨想一想:是真的偶然走红,还是早有人在山泉源头埋好了内容引线?
标题:龙夫山泉爆红秘诀:3个软文营销狠招揭秘
地址:https://wenfangge.com/rwfb/93154.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