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在最近的“618”中,各大电商平台创下了新的销售记录,直播发货等新方法也成为疫情影响下拉动消费的新力量。但是热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29日,中国客户协会发布的“618”消费权及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在有关“带货直播”的负面新闻中,刷粉丝数据和销量挑出造假成为投诉要点。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真的是这样吗?央视财经记者进行了调查。


商品直播,正面数据,真实和虚拟


观看量、粉丝数、销量……这些数字无疑是直播传递中最精彩的元素。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电商直播客户数量已达2.65亿。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就有400万次电子商务直播。那么,这个直播背后的所有数字能保证所有的真实性吗?在一些含有“直播”等字样的聊天群中,记者看到有不少广告声称提供刷屏、观看等服务,并在各大主流平台上增加粉丝。每项服务都有明确的标记,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一位刷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可以随时和任意数量的观众一起刷屏,也可以进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为了验证真实性,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直播店,让刷屏者在一个小时内增加了2万名观众,15万个赞,15次现实生活互动。随后,记者完美记录了这个过程。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记者:这个直播室的观众人数显示,不到200人,与平时关注度相差不大。


从开始刷屏开始,很明显屏幕左上角的观看数是以几百的速度跳跃的。只过了20分钟,观众人数就超过了一万。


一个小时后,直播室观众总数达到22400人,赞159200个。在此期间,新客户经常在互动区提问和评论。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观看人数只增加了20人,又回到了正常状态。


刷牙人员告诉记者,增加2万名观众加上15次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只需要53元。刷的工作人员为了展示实力,分享了以往不同平台运营的例子,表示使用电商推广节点会有很多老客户的业务和大量员工。


交易欺诈程序和许多企业也成为受害者


如果观众数量可能有水分,那么每次直播销售的营业额应该是真钱吧?然而,记者发现,这个数字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信。一些主持人或负责运营的mcn机构,即在线名人经纪机构,有时会为商家设置陷阱。


目前主播在给商家带货的时候一般会收取佣金和坑费。坑费指的是曝光商品的成本,提成指的是根据销量提成的一定比例。不同级别的锚坑费差距很大,几百元到几十万不等。很多试图现场卖货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在与主播或经纪人合作时,最常见的遭遇就是直播效果远不如预期。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福建某运动服装公司从业者:合作前我们看了她过去的数据,几乎一个单品就能达到百万以上的销量。之前和其他主播合作过,每局卖800万或者近1000万。她根本懒得准备,最后成交9万左右。


在坚持下,商家要还坑费。即便如此,商家还是因为提前备货损失很大。这个企业没想到的是,直播后对方发布了不同的销售数据。


福建某运动服装公司员工:一个人告诉我,听说你昨天在游戏里卖了150多万,然后给我发了战报,我当时就惊呆了。她之前给我看的其他战报好像是100万,200万,看起来都还过得去。可能她一开始就用假数据欺骗新人。


记者了解到,在商品的现场销售中,甚至有些机构会通过下假订单并退货来骗取商家的坑费和佣金。例如:


通过先与商家签订担保协议,要求商家先支付5万元的坑费,并承诺售出的商品少于5万时全额返还;如果达到标准,佣金将增加20%。


直播期间你要交5万块的坑位,完成任务赚1万佣金,然后分批退货,1-2万。


由于直播期间购买价格较低,剩余商品可以通过团购和二手交易进行再分配和实现。最后的损失其实是商家承担的。


福建某运动服装企业员工:有商家被刷的虚假声明,即集体退货可退50%。调整地址和联系方式后可以发现,比如一个人买了50张,一个人买了40张,不现实。


某直播电商内部人士:肯定不是该领域的普遍现象,但麻烦的是,这种罕见的现象影响很大。很多主播没有所谓的大众粉丝,收坑费是有问题的。卖掉一切,收取佣金,是最健康的合作方式。


互联网直播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规范


如何定义刷单等明显损害伴侣利益的行为?相比直播领域凸显的各种问题,未来如何进一步规范?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伊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经营者不得与其他经营者合作,以虚假交易方式制作账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组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制造虚假交易事实,骗取商家财物利益。数额巨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虚假数据往往导致误导客户。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报告,37.3%的顾客在现场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远远大于其他购物方式。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关于直播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夸大宣传、错货等问题上。


中国客户协会信息司副司长王伟:要建立完整的互联网推广活动现场投递、推广价格、红包优惠等信用评估机制,将违法情节严重、污点新闻较多的平台、商家、网络名人列入黑名单。通过市场监管和支出权益保护相结合,可以充分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伊森:如果商家发送的商品与主播推销的商品明显不符,已经对客户的人身或财产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已经构成违法行为。


6月5日,国家网络信息办、最高法、工信部等8个部门表示,将在互联网直播领域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包括探索和实施互联网直播带来的商品管理规则。中国商业联合会还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布相关标准,以规范直播中的行为。

「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中国工商联副秘书长李相博:我们会有相应的规定来规范夸大宣传和误导费用的问题。对于直播视频的保留时间,客户收集相关证据会有相应的规定。平台、商家、主播都有一个可遵循的标准,直播销售领域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营销心得」网站类软文发新闻:B站弹幕让老剧充满快乐 你被吸引了没?

下一篇:「营销心得」代发新闻发新闻:别再交“智商税”了,线上可能要比线下贵很多!!


标题:「营销心得」信息源新闻发稿:你相信带货主播的流量数据真实吗?也许是个坑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a/rwfb/12609.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