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形势不容乐观。半年来,疫情给文化旅游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严重依赖人员的压缩支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业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近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以“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和文化旅游公司人士在线讨论,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思广益。
“危险”和“机器”是并存的
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使文化旅游业遭遇“寒冬”,但同时也催生了“家园经济”和“云经济”的崛起,文化旅游业面临新的快速发展机遇。数字经济改革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底层逻辑构建和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关键技术和经济生态。北京大学项勇教授认为,疫情加速了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世文化产业的网络升级,加强了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加大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力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判断报告》显示,疫情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网络办公、网络教育、网络游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53.7%、16.9%和12.4%。
南京艺术大学的李教授发现,尽管疫情影响了凝聚力的文化活动和体验式活动,如旅游、观看电影和体育比赛,但个人文化支出得到了鼓励。它带来了“个人运营、网络互动”的趋势,自由合作,各有利弊。分而治之、合而为一的文化形态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健表示,压力、阻力、动力和活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
努力把“危险”变成“机器”
21世纪,随着全球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高发期”,对全球合作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帆建议将文化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机制。
目前,一些文化旅游领域尚未开放或正在恢复。面对疫情,当地文化旅游相关部门推出了“公司优先”和“费用优先”两种政策模式。武汉大学傅彩武教授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把公司的战术调整和国家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其中,文化旅游公司主要采取间接扶持政策,个人文化旅游费用主要采取直接补贴政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齐淑玉教授指出,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动力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企业税费,放松文化公司;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文化市场;第三,加强科学监管,放宽文化文案创作。
克服“危险”就是“机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新冠肺炎抗击肺炎对文化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和经验。但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所展现的澎湃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创新快速发展的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标题:「营销心得」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文旅业怎么转“危”为“机”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a/rwfb/12516.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