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软文主体到底是什么?90%的人都搞错了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刷着手机,看到一篇讲护肤的文章,开头还挺专业,结果看着看着,突然冒出来个产品推荐?或者,一篇看似分享生活经验的帖子,最后落脚点却是某个品牌?没错,这就是软文!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软文,它的核心、它的主体,到底是个啥?是那个产品?是那个品牌?还是...别的什么?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可能跟你想的真不太一样。

误区:软文主体=广告产品?大错特错!

很多人一提到软文,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哦,就是变着法儿卖东西的文章呗!” 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广告的产品或者服务当成了软文的绝对主体。这想法,不能说全错,但确实太表面了,甚至有点跑偏。

你想啊,如果一篇软文通篇都在干巴巴地夸产品:“我们的XX精华液特别好!成分特别牛!效果特别棒!快买吧!” 这跟硬广有啥区别?用户一眼就看穿了,心里可能还会嘀咕:“又来忽悠我花钱?” 这种软文,效果能好吗?恐怕只会让人想赶紧划走。

所以,虽然产品/服务是软文最终想推的东西,但它绝不是驱动整篇文章的核心力量。把它当成主体,软文就容易写得生硬、露骨,效果大打折扣。


灵魂拷问:那软文的主体到底是什么?

好,问题来了:既然不是产品本身,那软文真正的主体,或者说它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用户的需求、痛点、兴趣点!

对,你没看错。一篇成功的软文,它的核心主体,其实是它想要触达的那个读者。是读者关心的问题、遇到的麻烦、渴望获得的解决方案,或者单纯就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为什么用户需求才是真主体?

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

  1. 吸引力法则: 人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你讲用户正头疼的问题(比如“熬夜党怎么去黑眼圈?”),或者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最近爆火的XX旅游地攻略”),他们才会点进来看,才有耐心读下去。要是开头就讲产品?大概率被无视。
  2. 建立信任的桥梁: 当你先谈论用户关心的问题,分享有用的信息(哪怕只是部分),用户会觉得:“嗯,这人懂我,说的东西有点用。” 这种信任感一旦建立,后面再引出产品作为解决方案,就显得顺理成章,不那么突兀了。要是直接推销?信任感从何谈起?
  3. 价值前置: 先给用户提供价值(信息、知识、情感共鸣),让他们觉得有收获。在这个基础上,再“顺便”提一下你的产品能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用户接受度会高很多。这叫“先给糖,再卖药”。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 一篇讲“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文章(主体是职场妈妈的痛点),最后巧妙地提到一款省时省力的智能辅食机(产品),作为解决方案之一。 * 一篇分析“为什么你总存不下钱?”的干货(主体是年轻人的财务困扰),在给出理财建议时,融入了一个好用的记账APP(产品)。 你看,主体都是用户的问题和需求,产品只是作为满足需求的工具或答案出现。


如何找准这个“真主体”?

知道了主体是用户需求,那怎么才能精准地抓住它呢?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

  1. 深入你的目标人群: 他们是谁?(年龄、性别、职业、兴趣...)他们每天在烦恼什么?(工作压力大?带娃太累?皮肤不好?钱不够花?)他们渴望什么?(变美?变有钱?更轻松?被认可?)多泡在他们聚集的论坛、社群、评论区,看看大家都在聊啥、吐槽啥。
  2. 挖掘核心痛点,别浮于表面: 比如用户说“想减肥”,表面需求是瘦,但深层痛点可能是“穿衣服不好看”、“体检指标报警”、“被嘲笑没自信”。抓住深层痛点,内容才更有共鸣力。这个挖掘过程,说实话,需要点洞察力,有时候我也拿不准用户最深层的恐惧到底是啥...
  3. 将痛点/兴趣与产品关联: 不是生拉硬拽!要找到产品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那个“连接点”。比如,防脱洗发水,连接点不是“头发”,而是用户的“脱发焦虑”和“对浓密秀发的渴望”。产品能缓解这个焦虑吗?或许暗示可以,但效果因人而异,这点必须承认。

围绕“真主体”构建内容骨架

一旦锁定了用户需求这个主体,文章的结构就有了主心骨:

  1. 开头钩子:直击痛点/点燃兴趣。 用提问、场景描述、惊人事实或共鸣金句,一下子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比如:“凌晨三点,看着镜子里越来越高的发际线,你焦虑了吗?”
  2. 主体部分:展开分析,提供价值。
    • 讲现象: 把用户遇到的困境具体化、场景化,让他们感同身受。“加班熬夜是常态,头发一抓掉一把,浴室地漏成了噩梦...”
    • 析原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要通俗易懂,别堆砌专业术语)。“压力大、作息乱、饮食不健康,还有可能是头皮环境出了问题...”
    • 给方案/启发: 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或者分享相关知识。这部分是建立信任的关键!要真诚,要有干货。“调整作息当然重要,但选对洗发水也能事半功倍。关键是看成分...”
    • 自然融入产品: 在提供解决方案时,把你的产品作为其中一个有效选项(注意是“之一”)介绍出来。重点讲它能如何具体解决前面提到的用户痛点。“比如XX洗发水,它里面的XXX成分,经一些用户反馈(注意不是绝对保证),能帮助清洁毛囊、强韧发根...”
  3. 结尾:强化价值,温和引导。 再次强调解决这个痛点的重要性或带来的好处,并给出一个低门槛的行动建议(比如了解详情、领取试用等)。避免强硬推销。

小心!别让“真主体”跑偏了

明白了主体是用户需求,但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怎么避免?

  • 时刻自问:“这对用户有什么用?” 每写一段,都想想用户看了这段能获得什么?是解决了疑问?增长了知识?获得了共鸣?还是仅仅知道了你的产品多牛?如果是后者,赶紧拉回来!
  • 产品是“配角”,别抢戏: 产品的描述要服务于解决用户痛点这个目标。多讲“它能为你做什么”(好处),少讲“它有什么”(功能参数)。而且,产品信息出现的时机和篇幅要控制好,别太早也别太密。
  • 保持真诚,别过度承诺: 用户不是傻子。过度吹嘘产品效果,一旦达不到,信任瞬间崩塌。承认产品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反而显得更可信。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度确实挺难把握的,既要吸引人又不能吹牛。

写在最后:主体对了,软文才有灵魂

说到底,软文不是披着羊皮的狼(硬广),而更像是一个懂你的朋友,在帮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便推荐了一个他觉得有用的工具。这个“懂你”、这个“解决问题”,才是软文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我们说的“主体”——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把用户需求放在核心位置,去创作,去提供价值,你的软文才能摆脱“广告味”,真正走进用户心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次写软文前,先别急着夸产品,多问问自己:“我的读者,他们此刻最需要什么?” 想明白了这个,文章就有了根。

【文章结束】

上一篇:软文与文学:别把广告当鸡汤喝

下一篇:软文书籍是什么?揭秘你买书时可能遇到的营销套路


标题:软文主体到底是什么?90%的人都搞错了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99533.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