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写出让人疯狂转发的软文:3个共鸣法则,小白也能上手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刷朋友圈,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平平无奇,但就是忍不住点进去看。看着看着,鼻子一酸,或者一拍大腿:“靠!这不就是我吗?” 然后想都没想就转发给了闺蜜、兄弟、同事群...

为啥有的文章像长了钩子,一下子就把你心给钩住了?而有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你却连看完的耐心都没有?

答案就俩字:共鸣。

对,就是那种“你懂我”的感觉。写软文,尤其是想让别人心甘情愿转发、甚至掏钱的软文,能不能引起共鸣,绝对是生死线。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写出这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软文。

一、共鸣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为啥这么重要?

简单说,共鸣就是你写的东西,戳中了读者心里某个点,让他觉得:“哎呀妈呀,这不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想法/我的困境吗?” 那一刻,读者和你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

为啥重要?想想看:

  • 注意力稀缺: 现在信息爆炸,谁有功夫看跟自己无关的东西?共鸣是吸引注意力的强力磁铁。
  • 信任建立: 当读者觉得“你懂我”,天然就对你多了一份信任。信任,是成交的基石。
  • 转发驱动力: 人转发东西,要么觉得有用,要么觉得有趣,要么就是——“这说的就是我(或我朋友)啊!” 共鸣是病毒传播的燃料。

自问自答:那共鸣就是写得很感人、很煽情就行了吗? 嗯... 不全对。感动是共鸣的一种,但共鸣的范围更广。它可以是: * 情感共鸣: 喜悦、悲伤、愤怒、焦虑... 比如写职场压力、带娃崩溃、异地恋心酸。 * 经历共鸣: 共同的回忆、相似的遭遇。比如“第一次租房被坑”、“高考那年”。 * 价值观共鸣: 对某件事的看法一致。比如“支持国货”、“环保生活”。 * 身份认同: “宝妈”、“北漂”、“打工人”... 标签本身就是共鸣点。 * 痛点/痒点共鸣: 你精准地描述了他的困扰(痛点)或者渴望(痒点)。比如“工资总不够花”、“想减肥又管不住嘴”。

所以,光煽情不够,得找准那个能戳中大多数目标读者的“点”。


二、想戳中人心?你得先找到那颗“心”在哪!

共鸣不是瞎蒙的。你得知道你的读者是谁,他们关心啥,烦恼啥,渴望啥。这就是常说的——用户画像

别被这个词吓到,其实就是搞清楚:

  1. 你的文章写给谁看? 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是焦虑的中年宝妈?还是追求精致生活的小资白领?
  2. 他们此刻最关心什么? 找工作?孩子教育?升职加薪?健康养生?脱单?
  3. 他们有哪些说不出的痛? 钱不够花?时间不够用?不被理解?身材焦虑?
  4. 他们内心深处渴望什么? 被认可?安全感?自由?归属感?变美变有钱?

怎么找这些信息?

  • 看! 去看目标人群聚集的论坛、社群、评论区。他们在聊啥?抱怨啥?点赞啥?
  • 听! 如果有机会,直接和目标用户聊聊天。
  • 搜! 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的热搜、话题榜,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
  • 问! 做个小调研(问卷、投票)直接问。

举个栗子: 你想写一篇给“新手妈妈”看的奶粉软文。光说奶粉多营养多好吸收,可能效果平平。但如果你开头写:“凌晨三点,娃又哭了。你顶着黑眼圈冲奶粉,手忙脚乱,水温不是烫了就是凉了,娃哭得撕心裂肺,你也快崩溃了... 那一刻,是不是只想有罐能让你省点心、娃喝了舒服的奶粉?” 这画面感,这场景,新手妈妈一看就懂,瞬间破防。 因为你精准击中了她们“缺觉+焦虑+希望娃好”的复杂情绪。


三、打造共鸣软文的“三板斧”

知道了目标在哪,接下来就是怎么“打”了。三个核心技巧,记好了:

1. 讲故事,别讲道理

人天生爱听故事,讨厌被说教。一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比一百句空洞的口号更有力量。

  • 讲谁的故事?
    • 讲“我”的故事: 亲身经历,真实可信,容易拉近距离。“我也曾像你一样...”
    • 讲“他”的故事: 客户案例、朋友经历、名人轶事(要贴切)。用第三人称,更有客观感。
    • 讲“你”的故事: 描绘目标读者的典型场景和内心活动。“你是不是也经常...”
  • 怎么讲好故事?
    • 细节!细节!细节! 具体的时间、地点、动作、感受。比如“去年冬天,在北京西二旗地铁站,我被挤得双脚离地那一刻,突然觉得...”
    • 冲突! 故事要有起伏,有困难,有解决(或试图解决)的过程。冲突制造张力,吸引人看下去。
    • 情感! 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是愤怒?委屈?温暖?感动?
    • 结果/启示: 故事最后要能自然引出你想表达的观点或产品价值,别太生硬。

自问自答:故事一定要完全真实吗? 嗯... 核心情感和痛点必须真实。 细节可以适当润色,但别瞎编。读者不傻,虚假的故事很难引起真正的共鸣。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典型故事”(集合了多个真实案例的共性)反而更能代表一群人。

2. 说人话,别说“鬼话”

用大白话!用口语!用读者平时说话、思考的方式去写!

  • 避免专业术语、高大上词汇。 除非你的目标用户全是专家。
  • 多用短句、感叹句、反问句。 像聊天一样自然。
  • 适当加入语气词、网络热词(适度)。 比如“真的绝了!”、“谁懂啊?”、“家人们...”。
  • 敢于暴露“不完美”。 可以有点小吐槽,小自嘲,显得更真实、更有人味儿。比如“写到这儿,我自己都有点想哭了(捂脸)”。

反面教材: “本品采用先进纳米级水解技术,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能有效促进营养吸收,提升机体活力...” (读者:说人话!) 正面教材: “这奶粉,我家那挑嘴娃居然一口气干完了!以前喝别的总吐奶,小肚子胀得像皮球,哭得全家睡不着。换了这款后,神奇了!消化好了,晚上能睡整觉了,老母亲我终于能喘口气了!” (读者:这不就是我娃吗?快告诉我哪买的!)

3. 调动感官,制造“代入感”

让读者不仅仅是“看”文字,而是能“看到”画面、“听到”声音、“闻到”气味、“感受到”情绪。

  • 视觉: “凌晨三点,手机屏幕的冷光打在脸上...”
  • 听觉: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屋里是娃断断续续的哭声...”
  • 触觉: “握着那杯热咖啡,暖意从手心一点点蔓延开...”
  • 嗅觉/味觉: “刚出炉的面包香气,混合着咖啡的焦苦味...”
  • 心理活动: “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的滋味...”

当你把读者拉进你营造的场景和情绪里,共鸣自然就产生了。 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四、小心!这些坑会毁了你的共鸣

追求共鸣的路上,也容易跑偏:

  • 用力过猛,变成“卖惨”或“煽情”: 哭天抢地,过度渲染。读者会觉得假、尴尬,甚至反感。真诚是底色,克制是美德。
  • “我懂你”变成“我教你”: 前面共情得好好的,后面突然高高在上开始说教:“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瞬间下头!共鸣是理解,不是指导(除非读者明确需要解决方案)。
  • 目标不清,共鸣点散乱: 想戳中所有人,结果谁都没戳中。一篇文章,聚焦一个核心人群,解决一个核心痛点/痒点。
  • 脱离产品/服务: 故事讲得感人肺腑,但最后硬转到产品上,非常生硬。共鸣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你的目标(品牌认知、转化等),故事和产品之间需要有自然的、合理的连接点。 比如前面新手妈妈的例子,自然引出奶粉易溶解、好消化、宝宝舒适的特点。
  • 忽视真实性: 编造离谱的故事或数据。一旦被识破,信任崩塌,后果更严重。可以润色,但别造假。

五、写在最后:共鸣是心与心的碰撞

写容易引起共鸣的软文,核心在于“换位思考”。你得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目的,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需要练习,需要观察,更需要一点点的“共情力”。技巧可以学习,但真诚的心意,读者一定能感受到。

别想着写一篇“爆款”就完事了。多写,多试,多看看读者的反馈。哪篇转发多了?哪篇评论里说“看哭了”、“太真实了”?这些就是你的成功案例,好好研究它们。

最后,记住:最好的共鸣,不是你说服了读者,而是读者在你的文字里,看到了他们自己。 当他们觉得“这说的就是我”时,你的软文,就成了。

下次想听我掰扯点啥?留言告诉我呗!

【文章结束】

上一篇:写作软文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让读者主动掏钱?

下一篇:写好旅游营销软文标题的12个狠招,让点击率暴增!(H1)


标题:写出让人疯狂转发的软文:3个共鸣法则,小白也能上手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97175.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