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关稿VS软文:企业宣传的两把刷子,你能分清吗?
【文章开始】
哎,你刷手机、看新闻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不对劲?明明看着像正经报道,怎么读着读着味道就变了,感觉像...像在推销东西?或者反过来,一个品牌突然出了点事儿,官方立马跳出来发个声明,字正腔圆的,但总觉得哪里有点...刻意?没错!你大概率是碰上公关稿或者软文了! 这俩玩意儿,可以说是企业对外说话最常用的“两把刷子”,但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它们到底有啥门道?
公关稿:企业官方的话筒,危机时的灭火器
先问个问题:公关稿到底是干啥的? 简单说,它就是企业、机构自己写的“官方发言稿”。想象一下,公司开了个重要的发布会、签了个大单子、或者...唉,倒霉催的出了点负面新闻(比如产品问题、高管丑闻啥的),这时候,就需要公关稿出场了。
- 目的贼明确: 就是为了传递官方信息,塑造或维护形象。好事儿要宣传,坏事儿要解释(或者说,灭火)。
- 谁写的? 通常是企业的公关部门或者他们请的专业公关公司。
- 发在哪? 正经的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官方社交媒体账号。讲究个“权威发布”。
- 啥调调? 语气通常比较正式、严肃、客观(至少表面上是)。结构清晰,新闻体常见,比如“谁在什么时间干了啥,有啥意义”这种套路。
- 举个栗子??: 某手机品牌电池被曝有安全隐患,网上炸锅了。公司火速发了个公关稿,核心意思可能是:“我们高度重视,已启动调查,承诺对受影响用户负责到底,感谢监督...” 这稿子,核心就是灭火+表态+挽回形象。
所以,公关稿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它就是企业在特定时刻,拿起官方话筒,向公众(包括消费者、媒体、投资人等)进行的一次“正式沟通”。是主动掌控信息流、引导舆论方向的关键工具。
软文:披着羊皮的狼?不,是披着内容的广告!
那软文又是啥?软文的核心目的又是什么? 哈哈,这个就“软”多了,也更隐蔽。它本质上还是广告!但它不直接吆喝“买我买我”,而是把广告信息巧妙地、软绵绵地(所以叫“软”文嘛)包裹在一篇看似有用的、有趣的、或者有新闻价值的内容里面。
- 目的更“狡猾”: 推广产品、服务、品牌理念,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种草”,或者提升品牌好感度。润物细无声,让你心甘情愿掏腰包。
- 谁写的? 可能是品牌方市场部、广告公司、或者专门的内容营销团队,甚至是一些自媒体/KOL。
- 发在哪? 范围广了去了!新闻网站、垂直行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知乎... 甚至你爱看的某个大V的深度分析文章里,都可能藏着软文。
- 啥调调? 这就五花八门了!可以是:
- 新闻资讯型: 伪装成行业新闻、趋势分析,最后拐弯抹角夸自家产品。
- 故事型: 讲个感人或者有趣的故事,主角用了某产品,人生从此开挂...
- 评测/攻略型: 看似客观评测或实用攻略,但重点推荐的总是某个特定品牌。
- 知识科普型: 先给你科普一堆干货,最后“顺便”提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XX产品就对了!
- 再举个栗子??: 你在看一篇讲“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走心文章,里面提到了时间管理技巧、心理调适方法,然后“不经意间”提到某款智能日程管理APP如何帮主人公节省了大量时间,生活变得从容... 嗯,这大概率就是软文了。它的核心是植入信息,引发兴趣,促成转化(下载、购买等)。
公关稿 VS 软文:到底有啥不一样?一张表看明白!
| 特点 | 公关稿 (PR稿) | 软文 (Native Ad/Content Ad) | | :----------- | :----------------------------- | :-------------------------------- | | 核心目的 | 信息发布、形象塑造/维护、危机公关 | 产品/服务推广、品牌植入、种草引流 | | 发布主体 | 企业官方、公关部门 | 企业、广告代理、媒体、KOL | | 发布渠道 | 官方渠道、权威媒体 | 各类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 | | 内容性质 | 官方声明、新闻通稿 | 伪装成内容的广告 | | 表现形式 | 正式、严肃、新闻体 | 多样(故事、评测、资讯、知识等) | | 读者感知 | 知道是官方发言 | 不易察觉是广告 | | 效果诉求 | 影响认知、引导舆论、建立信任 | 激发兴趣、促进销售、提升好感 | | 付费关系 | 媒体可能免费发(有新闻价值) | 通常需要付费发布 |
为啥企业都爱用这两招?它们有啥魔力?
公关稿的魔力在于“权威性”和“可控性”。 企业能直接、快速地传递自己想说的关键信息,尤其在危机时刻,这是最快的官方发声渠道。一篇措辞严谨、应对得当的公关稿,或许暗示能有效平息风波,甚至转危为机(当然,前提是行动要跟上!)。而发布在权威媒体上,也天然带有一定的公信力背书。
软文的魔力则在于“渗透性”和“接受度”。 现在的消费者对硬广越来越免疫,甚至反感。软文就像“糖衣炮弹”,把商业信息藏在有价值或有趣的内容里,降低了用户的防御心理。你是在获取知识、看故事、学攻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收了品牌信息。这种“软性”植入,往往比硬邦邦的广告更能让人记住,也更容易引发好感。说白了,就是让你在舒服的状态下,把广告看了。
怎么写好公关稿和软文?这里有点门道
虽然目的不同,但写好它们,有些共通点:
- 对象要清楚: 你这稿子是写给谁看的?媒体记者?普通消费者?投资人?不同对象,说话方式、重点都不一样。
- 核心信息要突出: 公关稿要抓关键事实和态度;软文要找准那个最想植入的“卖点”。别贪多,一次说透一个点。
- 人话!说人话! 别整一堆高大上的术语或者官腔。公关稿可以正式点,但也得让人看懂;软文就更得接地气了,像朋友聊天最好。
- 结构要清晰: 公关稿一般遵循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放前面);软文虽然形式自由,但逻辑也得顺畅,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真实是底线: 公关稿撒谎?等着被锤得更惨吧!软文过度吹嘘?用户用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口碑立马崩盘。信任这东西,建立难,摧毁易。
不过话说回来,软文写作技巧里有个难点: 怎么平衡“软”和“硬”?太软了,读者看完压根没记住产品;太硬了,又一眼被识破是广告,惹人烦。这个度,说实话,挺考验功力的,得多练多琢磨。有时候吧,效果好不好,还真有点玄学,跟发布时机、平台调性、读者心情都有关系... 具体怎么量化这个“软硬适中”的效果,业界好像也没个绝对统一的金标准?
作为读者,我咋分辨?别被忽悠了!
怎么才能一眼认出公关稿和软文?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有必要!
- 看来源: 发布在品牌自家官网、官微的,基本就是公关稿(或广告)。在新闻媒体发的,看栏目,标注了“推广”、“合作”、“赞助”或者小字声明“本文包含商业信息”的,十有八九是软文(或付费发布的公关稿)。
- 看语气和立场: 通篇都在夸某个品牌或产品,找不到缺点,或者缺点一笔带过,优点大书特书的,软文嫌疑极大。公关稿虽然立场鲜明,但通常更侧重事实陈述和官方表态。
- 看有没有“硬广”痕迹: 频繁出现产品具体名称、型号、购买链接、促销信息的,软文没跑了。公关稿一般不会这么直接。
- 多问一句: 这篇文章的核心受益者是谁?如果最大受益者明显是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而非读者本身,那就要警惕了。
提高媒介素养,咱不当韭菜! 了解公关稿和软文的运作方式,不是为了抵制所有商业信息,而是为了更清醒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目的性,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所以,这俩是好是坏?工具而已!
公关稿和软文,说到底,就是企业用来和外界沟通、推广自己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谁用、怎么用、目的是啥。
- 用公关稿及时、透明地沟通危机,承担责任,这是好的公关。
- 用软文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巧妙关联产品解决用户痛点,这是好的营销。
- 反过来,用公关稿掩盖真相、推卸责任,或者用软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那就是耍流氓,迟早翻车。
最后留个思考题吧: 你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关稿和软文的界限,会不会越来越模糊?比如,一篇写得特别好的软文,如果被权威媒体当成普通内容转载了,它算啥?或者,企业官微发了个特别接地气、像朋友安利好物的帖子,这算软文还是公关?嗯... 这个界限,好像确实越来越有意思了。
【文章结束】
标题:公关稿VS软文:企业宣传的两把刷子,你能分清吗?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97127.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