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为什么有的广告不像广告?
上个月刷到篇讲颈椎病的文章,看完才发现是卖按摩仪的。最绝的是评论区都在问"哪里买",作者回了句"某宝搜'骨科医生同款'"——好家伙,这波操作让单品月销直接破万。现在软文早就不止"亲测好用"这种低级套路了,今天带你开开眼。


一、情感勒索型:让你不买就愧疚

这种玩法专攻人性弱点,举一个栗子:

  1. 开头讲山区孩子冬天没厚衣服
  2. 中间插段老裁缝带徒弟的故事
  3. 结尾轻描淡写提句"每卖一件捐10元给助学基金"

去年某服饰品牌靠这招,把库存三年的童装清空了。核心是把商品变成品德拣选题,你不买不是嫌贵,而是没爱心。不过要提醒,用多了容易反噬,上次有个保健品翻车就是出于被扒出捐款造假。


二、学识诅咒型:看不懂才高级

见过最骚的操作是卖防晒霜的:
搬出NASA卫星云图讲紫外线
列出一堆像"二氧化钛浓度与SPF值非线性关系"的数据
最后结论就一句"选我家准没错"

说实话,90%的人根本看不懂那些曲线图,但就觉得"专业牛逼"。有数据显示,这种软文转化率比普通版高40%,特别是医美、保健品行业特爱用。不过要小心翻车,之前有品牌把化学分子式都写反了,被学生党当场打脸。


三、人间观察型:你以为在吃瓜其实被种草

最近爆火的职场文就是典型:

  1. 写新同事背爱马仕被排挤
  2. 转折发现是拼单买的仿款
  3. 最后带出平替包包的链接

这种套路妙在把商品融入社会话题,去年某小程序靠"大厂裁员日记"软文,悄咪咪推了求职课程,转化率比直接打广告高三倍。记着,现在的受众精得很,得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围观八卦而非看广告。


四、反向安利型:越骂越有人买

前阵子有个典型案例:

  • 标题《千万别买这款网红锅》
  • 正文吐槽涂层脱落、把手太滑
  • 结尾补刀"除开你像我一样懒得退货"

结局评论区炸出大量"不信邪"的订单,商家不得不限购。这招特别适合新品牌,先降低预期再给惊喜,比王婆卖瓜有效多了。不过得掌握度,上次有个面膜文案写"会烂脸",结局真有人过敏,差点被告上法庭。


五、养成游戏型:让开销者觉得自己在升级

某读书APP的连环计值得学习:

  1. 先发《读完这书的人95%都辞职了》
  2. 三天后推《自由职业必备的10个器械》
  3. 周末再上《在家赚钱的冷门副业》

整套操作下来,付费会员转化率增强70%。这就像打游戏做任务,每一篇软文都是新关卡,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总看到系列推文了吧?不过要控制节奏,有个培育机构连续推了7天,被网民投诉"消息轰炸",反倒坏了口碑。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软文开始玩"找不一样"。比如说在测评图里故意放错商品,评论区第一个发现的送优惠券。某咖啡品牌用这招,让开销者平均停留时间多了2分钟。故此啊,套路永远在进化,核心是要比受众多想半步。

数据说话:2023年隐蔽式软文阅读欣赏量增长120%,但举报量也涨了65%。这说明啥?大家不是讨厌广告,是讨厌无脑吹的广告。下次软文写作记得,把受众当聪明人,他们才会迫不得已被你"套路"。

上一篇:软文运营怎么做才能让订单自己找上门?

下一篇:软文这样写才爆单?三大狠招直接抄


标题:软文还有哪些类型?这5种隐藏玩法你可能从没见过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9269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