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刷到养生茶广告,开头是癌症患者自述,结尾突然卖货——这算软文还是硬广?去年我邻居阿姨被这一类内容坑了八百块,买回三盒三无商品。这事儿让我意识到,分不清软硬文可能真要交智商税。
硬文就像相亲直白报价
直接甩数据谈条件的硬文,好比相亲商圈明码标价:
- 突出价钱优势(直播间9.9包邮)
- 强调功能参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 采用限时促销(最后3小时折扣)
脑白金广告是典型硬文案例,连续十年重复同一句话,硬生生把「送礼」和品牌画等号。但这种玩法在年轻人中越来越不吃香,调查显示00后对硬广的屏蔽率高达73%。
软文好比闺蜜悄悄安利
藏在故事里的软文更加高级,像闺蜜喝下午茶时的随口推荐:
- 用情感共鸣替代商品说明(宝妈带娃辛苦需要速食)
- 借学识科普植入商品(护肤品成分剖析)
- 靠场景营造激发要求(露营必备神器清单)
大疆无人机早期推广就玩得很溜,在摄影论坛发「如何用上帝视角拍大片」,绝口不提品牌却让飞控技术深入人心,三个月转化了上万专业网民。
教你三招辨软硬
对比两种文案的底层条理:
硬广 | 软文 | |
---|---|---|
开头 | 直接抛出商品 | 讲段子或故事 |
佐证 | 甩检测报告 | 用网民证言 |
转化点 | 立即购物按钮 | 扫码领资料 |
网民感受 | 知道被推销 | 以为在看资讯 |
有个经典案例是某学识付费课程,硬广版写「限时折扣199元」,软文版变成「我用这套方法多赚了10万年终奖」,后者转化率高4倍。
软硬结合成新趋势
现在高段位玩家都搞杂交体:
- 开头硬核科普(摆数据讲定律)
- 中间故事包裹(网民痛点场景)
- 结尾促销截杀(限时福利)
知乎上某脱毛仪测评文章就这套路,先列光谱波长对比图,再讲女生约会尴尬经历,最后放专属优惠码。这种操作让商品搜索量两周涨了300%。
新手别踩这些坑
见过最离谱的失败案例:微商把硬广词塞进软文里,开头是婆媳冲突故事,中间突然插播「XX面膜美白效果超医美」。好比古装剧里人物突然念广告词,看得人头皮发麻。还有个卖课的把软文写成悬疑小说,受众追了三章发现是卖Excel教程,反手就是个举报。
本人观点
在广告行业混了八年,发现个有趣规律:硬文像买家秀,软文像卖家秀。现在最高明的其实是看起来不像广告的广告,比如说某乎上「三十岁转行」的热门贴,最后都指向编程培训课。但记住,软文再软也需要有底线——上周看到篇卖保健品的编造医生人设,结局被真专家打脸,这种小聪明迟早翻车。
说到底,好内容自己会说话。与其纠结软硬样式,不如先想明晰你能给受众什么价值。就像我那个写宠物自媒介的朋友,把猫粮广告写成「流浪猫救助日记」,粉丝反而催着他多接广告,这大概就是传播的最高境界吧。
标题:软文硬文分不清?三招教你识别营销套路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92601.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