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成为中国自媒体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快速发展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微信在舆论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应用自媒体促进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微信客户数量已超过6亿,公众账号已超过200万,保持着每日8000的增长速度,新闻互动超过1亿次。微信就是有这样一个客户群的新媒体,开启了移动网络传播的新时代,开始成为互联网舆论的引擎。
随着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其新闻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因为如此,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平台向公众传递谣言、暴力、恐怖、诈骗、色情等非法消息,试图影响互联网舆论产业;或者不了解真相的读者,面对虚假违法的新闻,由于缺乏辨别能力而成为非自愿扩散的源头,导致突发的舆论危机。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互联网传播的秩序和公共利益,甚至损害政府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媒体对微信的舆情监控,是对舆情管理的重要考验。
微信舆情传播优势
目前,微信通过整合社交、新闻、娱乐等功能和服务,建立了庞大的客户群,极大地增强了微信作为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微信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对大众传播模式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使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发挥着舆论风向标的作用,这是由于其在舆论传播方面的优势。有学者将微信舆情传播的四大优势概括为:
首先,微信主要靠朋友来传播,传播深度明显。中国网络新闻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微信用户多停留在聊天等社交活动中,分别占86.1%和34.6%。由于微信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借助腾讯qq强大的关系链,信息表达的到达率和转发率高,信息表达速度快,效果明显。微信可以在后台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分组,细分不同的客户群,提高信息表达的对比性和可控性,提高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其次,微信互动便捷,吸引了大量客户。微信快捷方便实用,提高了信息表达效果。特别是手机二维码的出现,可以扫描手机,直接上网,使用方便。二维码是线上线下的关键输入。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信息表达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得到提高。在微信朋友圈的基础上,增加了与陌生人交友的功能,丰富了社交功能,提高了沟通覆盖面。
三、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互动性低,但影响力大。尽管微信公众号增长迅速,但高速公路研究所发现,微信微信官方号的客户参与率较低,只有24.7%的客户频繁互动和参与。目前微信主要在熟人圈子互动,但相对封闭,不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但微信公众号通常拥有大量的客户,对坏消息传播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面对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容易造成广泛传播和曝光。
第四,微信舆情传播方式众多且复杂,监控管理难度加大。在媒体环境下,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文本融合、互联网融合、终端融合的趋势明显。随着舆情平台的整合,舆情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复杂,传播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复杂
微信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
首先,坏消息容易乱序传播,容易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由于微信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传递的,文本只停留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移动终端,其他客户无法知晓,这使得微信成为一个天然的私人媒体网站,新闻传递更加隐蔽。微博上被密切监控的文本可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传输。这种小圈子转发的方式,为激进言论和坏消息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让客户更容易相信,增加了舆论监督的难度。微信公众号封闭的信息表达方式也会导致微信圈子里悄悄流行一点点舆论,而外人还是一无所知。当舆情迅速发展到主流网站、论坛、微博时,会直接给相关行政部门带来更大的舆情压力。
二是微信圈子相对封闭,容易导致新闻传播的偏差和两极分化。
相比微博,微信上新朋友的来源是qq和手机通讯录。这些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与读者真正的朋友有更高的契合度,使得微信朋友更真实,消息来源更可信。正因为如此,微信客户的新闻传播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相似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第三,舆论动员的代价低,很容易把公共事务变成社会行动。
微信靠的是基于熟人的“强关系”,在发起线下活动时很有吸引力。此外,在热点问题中,微信公众号中的观点与微博平台上的观点产生共鸣,不仅深化和巩固了现有观点,也大大降低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动员的价格。一个帖子通过微博和微信传播后,可以很快引起其他不直接感兴趣的群体的参与。更值得观察的是,一些所谓的“自由公共知识分子”利用微博和微信的阵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和国际国内合作,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微信可以降低更有效新闻的识别度,成为传播谣言的新渠道。
目前,互联网不仅方便了公众意见和需求的表达,也为不良环境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许多别有用心的人试图了解观众的心理,利用媒体传播非法和虚假的新闻,猜测热点和敏感问题,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或商业目的。随着政府打击网络谣言运动的继续,一些在微博上公开讨论敏感问题的客户转向朋友圈,从而使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新灾区。此外,微信缺乏新闻自净和微博舆情对冲能力,无法及时主动有效辟谣。
如何监控和管理微信的舆情?
面对微信舆情行业的冲击,政府和企业部门应把握趋势,对症下药,积极建立更有效的微信舆情监控和管理诱导机制。
第一,建立科学的基于微信的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微信舆情的实时掌握。技术上来说,微信上的舆论监督相对容易。如果能从文字上监控,一般的互联网舆情监控工具会覆盖监控范围内的所有公众账号,保证监控范围扩大,监控量增加;通过终端监控,可以招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志愿者,离线收集微博新闻,构建全社会微信热点监控系统。
第二,建立公众讨论的社会结构,让“隐形舆论”再现。微信虽然让舆论隐形,但正是这个私人渠道让其在影响公共事务上有局限性,而且由于其客户彼此隔离,其公共组织和协商的效率也随之降低。在这些方面,微博和博客显然具有更大的公众影响力,更容易形成互联网共识。正因为如此,如何把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从以微信为代表的私人媒体吸引到微博、博客甚至主流媒体等公共媒体上,应该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在微信普及之前,中国互联网公众空.正在形成一个咨询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互联网舆情反馈给政府,然后政府回应。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继续完善政府新闻发布机制和互联网舆情反馈机制,完善政府微博功能。此外,要注意不要把互联网空变成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区域”,不要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干预互联网上的言论方式,以免让公众的意见输给越来越多的私人媒体渠道。
第三,增强主流媒体“关键武器”的力量,树立媒体的公众信念,增强社会共识和凝聚力。数字化的形式和精致的文字将成为未来传播的主流,把过去流传下来的主流媒体尽快融入这场媒体革命。从社会治理和生存的角度来看,主流媒体应该尽快融入其中。在新兴的社交媒体中,无数的“人”保持着自己的审视和“互帮互读”,这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侵蚀商业化的“明星、性、腥味”。以后读课文不仅仅是“散”的,更是“深”的。从舆论诱惑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主流媒体提供真正符合时代精神的高质量文本。
第四,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党政官员形象评估和管理团队,传递适合自媒体优势的新鲜文本。亲民平等的领导和官员形象往往成为媒体最引人入胜的传播对象,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判断和管理政党和政府官员的形象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总之,随着客户群的不断扩大和新闻传播优势的日益突出,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站,将在舆论传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互联网舆论的风向标之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微信舆情管理机制建设的基础是微信平台新闻的预警和监管,防止我们因为对微信放松警惕而陷入微信舆情危机的泥潭。
下一篇:「营销心得」创建爆炸性软文的五个重点,促进曝光,少走弯路
标题:「营销心得」自媒体时代怎么监控微信舆情?
地址:http://wenfangge.com/rwfb/1069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