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原来微信朋友圈广告可以关闭,但是这十个步骤太难了。又忘了怎么关了。”在接受《客户报告》采访时,一位微信客户无奈地说。


2015年1月,微信在微信朋友圈正式推出商业广告。第一批投放了三个广告,每个广告有1000万客户,总计3000万。从此,微信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客户对微信朋友圈出现的广告褒贬不一,从未停止质疑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侵犯隐私,难以关闭。根据《客户报告》的统计,关闭微信朋友圈的个性化广告至少需要13步,16次点击,而且只能关闭6个月。很多客户甚至不知道可以自由选择关闭微信朋友圈的广告。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关于朋友圈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客户报告》向腾讯微信业务公关协会负责人发出了采访信,但在消息发出之前没有收到回复。


侵犯隐私?客户吐槽微信朋友圈精准推送广告


“微信怎么知道我在吃货?开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美食广告。”微信客户云平(化名)告诉《客户报告》。


据云平介绍,他平时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菜,也关注很多微信公众平台的美食。根据云平提供的几个微信朋友圈截图,在过去的5天里,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关于可可奶茶和埃利安牧溪等食物的广告。让云平更加不安的是,奶茶广告推荐的店就在她的地址附近。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绝非巧合,另一位微信客户程潇(化名)也表达了微信朋友圈广告与她日常喜好高度重叠的问题。作为一个数码产品爱好者,程潇的微信朋友圈经常出现关于数码产品的广告。“不仅仅是数码产品,我在微信上和朋友聊过成人教育。过两天,微信朋友圈里有个准备读研院校的广告。”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客户报告》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微信客户都收到了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对于微信这种私人社交软件来说,微信朋友圈频繁的广告似乎已经侵入了客户的私人行业,让部分客户无法接受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存在。


但腾讯否认客户质疑微信侵犯隐私。


6月1日,账号认证为“微信官方谣言平台”的微信公众平台“谣言过滤器”发表了一篇题为《你的微信被拦截了吗?假的!”收到。在文章中,腾讯微信团队公开表示:“聊天文案属于客户的沟通秘密和个人隐私。微信不会监控客户聊天记录,腾讯也不会通过监控客户聊天记录来推送广告。”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文案还指出,腾讯的广告标签是比较受众而不是单个客户。“一般来说,广告主会选择把广告投放到设定的目标群体,而且一般人群很广,因为很容易发生客户收到的广告‘恰到好处’,日常聊天/浏览文案差不多的情况。”


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至少13步,16次点击


虽然腾讯否认监控客户消息,但这种说法似乎并没有真正打消客户的疑虑。那么,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可以关闭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点击广告右上角的“我不感兴趣”只能屏蔽一个广告。想要关闭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就要经历越来越复杂的步骤。但现实是,很多客户根本不知道微信朋友圈广告可以关闭,不知道如何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


《客户报告》尝试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发现至少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次。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微信app-点击“我”-点击“设置”-点击“关于微信”-点击“隐私保护指南”-点击“第九条其他”-点击“隐私政策”-点击“广告”-点击“关于广告”-点击“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广告”


以上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过程需要13个步骤,16次点击才能完成。如果选择qq登录,有“一键登录”、“允许其他应用打开”、“登录”等步骤,再点击19次即可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


“原来微信朋友圈广告可以关闭,但是这十个步骤太难了。又忘了怎么关了。”云平告诉记者。《客户报告》发现,微信朋友圈关闭广告过程中的一些按钮被放置在页面底部或穿插在长文中,字体一般较小,客户不仔细看不容易找到相关入口。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值得观察的是,完成以上13个步骤后,只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化广告是关闭的,有效期只有6个月,客户无法永久关闭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对比有效期后,客户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再次关闭。


此外,在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个性化管理页面底部,腾讯声明“在关闭该服务期间,您仍然可以收到广泛分发的广告”。换句话说,个性化服务关闭后,客户收到的广告只是相关性降低,并不意味着广告消失。


根据《客户报告》,微信客户在注册时需要同意《微信软件许可和服务协议》,其中第7.3.4条规定:“腾讯有权决定将该软件用于商业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和采用该软件的部分服务供第三方宣传等。”在该协议中,腾讯承诺客户可以根据系统设置选择屏蔽或拒绝接收相关宣传新闻。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然而,履行这一承诺并不容易。《客户报告》试图在微信app中找到完全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按钮,但没有找到相关设置。


“微信关闭广告的设置不合理。如果软件协议规定客户可以屏蔽、拒绝接收广告,但不能实际关闭,那么这就是违约。”法律工作者和知名法律博客作者郭晓鸣告诉《客户报告》。


郭晓鸣进一步指出,公司为客户提供免费的app服务,开展商业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永久关闭广告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微信可以随时向客户推送广告,并且有客户可以在协议中选择拒绝广告的承诺,客户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关闭广告。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金林赞同上述观点:“关闭广告推送的程序设置属于腾讯为客户提供的网络服务副本之一,将程序‘复杂化’确实会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从客户采用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合理。”


针对上述朋友圈广告问题,《客户报告》尝试联系微信官方客服。对于“如何屏蔽微信朋友圈广告”这个问题,腾讯客服微信公众平台的机器人客服给出了答案“选择广告右上角【宣传】>【不感兴趣】关闭当前广告”。至于如何永久关闭广告,机器人客服没有给出相应的回答。《客户报告》多次拨打腾讯客服电话,都无法接通人工客服。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关于朋友圈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客户报告》向腾讯微信业务公关协会负责人发出了采访信,但在消息发出之前没有收到回复。


面对网络新闻的霸权,客户只能忍?


2015年1月,微信在微信朋友圈正式推出商业广告。第一批投放了三个广告,每个广告有1000万客户,总计3000万。从此,微信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微信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隐私问题、霸王条款等等,也困扰着亿万微信客户。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其实微信广告只是当今网络新闻霸权的冰山一角。精准推送广告,扼杀大数据,不封杀广告新闻...一旦客户开始采用app,各种霸王条款随之而来。当公司试图采用先进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来“理解”客户时,也需要考虑这样精准的服务是否会超出客户的正常预期,让客户感到不安和不安。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对此,郭晓鸣指出,在客户新闻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上,互联网公司普遍发挥法律的一面,设置冗长的电子协议,掺杂“霸王条款”,诱导甚至“强迫”客户查看新闻采集并采取授权,监控甚至擅自采纳客户的个人新闻。如果客户举报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网络企业会以得到客户授权为由,推卸责任。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在海外国家,与个性化广告相比,罚款数额很大。2019年初,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因违反2018年5月生效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中有关数据隐私保护的规定,被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处以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


但好消息是,随着人们个人新闻权利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网络客户的权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马金林律师指出,目前我国对个人互联网新闻的保护越来越完善,新通过的《民法典》有专门一章对“隐私和个人新闻保护”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包括电子邮件、健康新闻、行踪新闻等。在个人新闻类别中。未来,互联网公司在获取和采纳客户的上述消息时,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一旦过度结算,就有侵犯客户隐私权的风险。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根据《客户报告》,互联网公司应该增加算法技术的透明度,并在涉及到个人新闻的安全性时,给予客户自由选择和控制个人标签的能力。而且客户一旦遇到网络平台侵犯自己新闻权利的问题,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上一篇:「营销心得」深圳新闻发布公司:因不使种族歧视 谷歌Chrome将不再采用 "黑名单"等词

下一篇:「营销心得」北京地区新闻发布:央视曝光App偷窥客户隐私:个体新闻时刻被收集


标题:「营销心得」上海信息投稿:关闭微信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a/rwfb/12934.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